门户首页>>
论坛
周口贴吧
论坛导航
论坛首页
今日关注
论坛活动
周口焦点
|
信息
人才招聘
房产交易
二手买卖
车辆交易
商业机会
交友相亲
|
购物
团购
婚嫁
家居
美食
汽车
亲子
酒店
|
黄页
企业黄页
电话大全
常用电话
本站服务
|
下载APP
※周口一周天气早知道※
※顺便看看黄历※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状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论坛首页
社区导航
周口吧
发表新帖
论坛快捷通道
今日推荐
城市心情
论坛专题
论坛签到
社区图吧
用户中心
帮助中心
热点
今日关注
论坛专题
论坛活动
论坛精华
值得一看
版块
各种活动
单车联盟
时尚购物
创业达人
拍客摄影
我要爆料
车友之家
新微电影
排行
版块
网友
热帖
版主
设施
社区图吧
城市心情
论坛签到
同城QQ群
论坛首页
>
论坛专题活动
论坛快捷导航
论坛专题活动
总数:
93
|
专题:
47
|
活动:
46
城市事件专题,记录城市中每天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事件!让我们能及时掌控我们这个城市的大事小情,随时、随心、快捷、方便!让这里成为我们了解城市的窗口!城市事件专题活动,因你而精彩!
全部
专题
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5
...
10
下一页
按发布时间浏览
按热度浏览
招生专版
专题编辑:周口在线
添加时间:2017/6/17
各类培训机构等你来选! 还在为孩子的暑期计划着急吗? 还在烈日炎炎下找培训班吗? 招生专版汇集了各类暑假培训机构。让您在家轻轻松松规划假期,选择你满意的培训班!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52737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5月5日立夏,如何才能旺运呢?
专题编辑:笑笑
添加时间:2017/4/27
5号 是 立夏 ,朋友们注意了: 2017年立夏就要到了 ,那么立夏如何才能补运旺运呢?郑博士认为这跟“ 进补 ”有关。哪些食物最合适“进补”?郑博士不妨简单说说,以飨朋友们,仅供参考。 鸭蛋 属蛇、属马 :立夏要补夏:鸭蛋补夏 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坊间传说咸鸭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劲,这和古代的养身说不谋而合,古代的养身认为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含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尤其是属蛇、属马更应首补。 苦瓜 属牛、属羊 :立夏要降火:苦瓜降火 有些朋友觉得苦瓜苦,其实,郑博士提醒你苦瓜越苦,败火清热降火的效果就越好,但这并不代表所含的其他成分有什么不同,因此只要按照自己喜欢的口感和偏好挑选,就可以。属牛、属羊者苦瓜降火是首选。 莲子 属龙、属狗 :立夏要养心:莲子养心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属龙、属狗的朋友莲子养心是首选。 带鱼 属猴属鸡 :夏天要补血:带鱼补血 带鱼有补血益气、治痈疽肿毒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还富含抗疲劳、抗衰老、能延长人类寿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黄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属猴属鸡朋友食用。 莴苣 属虎属兔 :夏天要通气:莴苣通气 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可治疗便秘,是贫血患者的最佳食料。推荐鱼腥草拌莴苣。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痰的功效。因此,莴苣通气是属虎属兔者的首选。 豌豆 属猪属鼠 :夏天要清肠:豌豆清肠 豌豆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顺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属猪属鼠者是首选。 中国人讲究节气,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郑博士提醒朋友们, 从运势角度来看,立夏也是人们旺运的好机会。 郑伟建博士特别提醒: 1、夏日要补运,金木水火土不同类型的人在立夏日有不同的补运食疗方法。位理学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2、 常说夏天是“苦夏”,为什么称为苦夏,也是因为夏天多吃“苦”味的东西有利于五脏六腑的“五行”运做。另外, 眼看明天就立夏了,中国传统的位理学认为进入了“巳 ”月,也就是热和湿并重,所以位理学上也建议熬一些 米粥 喝,驱除湿气。 因此,上述郑博士的建议朋友们不妨综合采纳,如此你能渡过“苦夏”、迎来旺盛运势的夏天。 3、好运势需要自己把握,包括调理住宅和办公室风水,启用相关吉祥物等都是趋利避害的好方法。记住郑博士的话:调理是硬道理,风水就在我们身边。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25234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春夏交替 谷雨“调摄”
专题编辑:笑笑
添加时间:2017/4/17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因此这一节气与农事的关系最为紧密。此外,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认为谷雨与仓颉造字有关系。《淮南子》卷八《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报道,陕西省白水县至今仍在谷雨这天祭祀仓颉,而这一传统已经持续了千年。 古人为谷雨归纳的三种物候是“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文天祥有“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诗,萍是一种水草,随波而动,因此又有飘萍之称,古人认为它是谷雨节气长起来的。所谓“鸣鸠拂其羽”是说布谷鸟振动翅膀,开始飞翔,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似是在催促农夫不误农时。而“戴胜降于桑”说的是戴胜鸟降落在桑树上,戴胜鸟以其羽冠华美而著称。戴胜鸟何以降落在桑树而不是其他的树上呢,原来这是“蚕将生之候矣”。 正是因为谷雨与农事的关系最为紧密,因此谷雨农谚不胜枚举。民国学者费洁心编过一本《中国农谚》,其中收录了三十多条谷雨农谚。我们不妨来读几条:“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这是说谷雨前后适宜种植的农作物;“谷雨一点雨,河里一个鱼”,这是巧用谐音来说明谷雨节气对鱼儿生长的作用;“谷雨辰值甲辰,蚕麦相登大喜欣”,这话自然是不足信的,但也寄托着农人对丰收的期盼。 古代士人也有不少咏谷雨的诗,笔者最喜欢的要数宋人范成大的《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这首词上阕写诗人泛舟湖上,微风拂过,满眼绿意,由于水流曲折,横塘塔看上去就在眼前,但实际上还离得远呢。下阕写农人的生活,江南农事开始得稍晚一些,村北村南的土地,到谷雨才耕完。这时水稻播种了,麦子抽穗了,很快就要到尝新面收新茧的时候了。这首词是范成大归隐田园时所作的,田园之乐,在于与自然的亲近,农事之乐,也在于与自然的亲近,不需要太多的修辞,自然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一首首美丽动人的诗词。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2256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清明节祭扫十大禁忌
专题编辑:笑笑
添加时间:2017/3/30
作为礼仪大国的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比较多,比较有讲究。清明节作为“八节”之一(上元节、清明节、立夏、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节、除夕),清明节扫墓的讲究与规矩,还是需要我们后人传承禁忌; 1 、孕妇不扫墓 孕育胎儿的女士体质较弱,清明节期间虽然“阳气”升高,但是清明节期间的“阴气”还是较重,为了孕妇的安全与胎儿考虑,最好不要去扫墓。 2 、经期不扫墓 女士来月经期间,是绝对不能扫墓的。道家有女性经血、黑狗血等辟邪,驱鬼的说法,至于到底能不能辟邪、驱鬼,这个虽然无法考证,不过既然有这种说话,又何必冒这个险呐?万一得罪“祖先”,岂不是得不偿失。 3 、运气差不扫墓 最近运势较差的人,就不要去墓地了,阴气那么重,不会带来好运的。 4 、体质差不扫墓 体质较差的人不要去扫墓,传说清明“前三后四”为阴灵聚会之时,“孤魂”游荡,体质弱的人,头上的三把火不旺,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5 、禁止自拍 现在人都爱自拍,特别是女孩子们更是乐此道,走那里拍到那里,但是扫墓期间,不要自拍留念,万一拍到不好的“东西”,你后悔都来不及。 6 、禁止穿红 祭扫先祖毕竟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穿着鲜艳的衣服祭拜,毕竟是一个不敬的行为。 7 、禁止参与 参与别人的祭拜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说什么事都喜欢凑热闹,扫墓这种事参与其中,祭拜非情非故的亡灵,你就不怕招来麻烦与霉运。 8 、禁止嬉闹 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是对先人的大不敬,会滋扰阴灵,招来报复。 9 、禁止非议 有些人在祭拜时的路上或回去的路上,对其它墓地、墓碑指指点点,这种做法最为危险,这种行为难免亵渎亡灵,你知道那个坟墓里埋葬的是“好人”还是“坏人”,万一记仇咋办。 10 、禁止遮额: 额头是身体的神灯,是承接天灵之气大门,上方就是“天灵盖”。扫墓时盖住额头,那不是自己找倒霉吗?所以切忌遮盖额头。 易说鑫语:清明扫墓最好选择在阳气最旺的时间,也就是辰时与巳时,此时一是为龙抬头的时间,正气上升,紫气东来。二是阳气充沛,阴气悔藏( 7 时 -11 时),最忌讳下午扫墓,阴气过重,不利运势与健康。( 文 / 易鑫老师 )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1935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春分到如何旺运祈福
专题编辑:小小
添加时间:2017/3/18
2017年春分节气为农历二月二十三,阳历3月20日。过了惊蛰,万物复苏;而至春分,草长莺飞,迎来春日最迷人之时。此时我们保健养生中,尤需注意保持阴阳平衡状态,在多喝水,多吃时令果蔬之际,不妨做些以下旺运的活动吧! 其一,迎日活动。古时,春分节气很重要,被定于农历二月初一亦是“中和节”,为太阳的生日之期。其与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初三文昌节一起,形成崇尚太阳的传统。中国人喜红色也源于对太阳神的崇拜,彼时每至春分,帝王就会率领群臣迎日祭祀。 其二,食太阳糕。其寓意“太阳高”,一般是用米粉所做,这种圆形面糕的顶部会有一只小鸡作为装饰,这只小鸡为三足鸡,源于神话传说之“日中有三足乌”,而太阳为“金乌”,“三”又是阳数而象征着阳气上升之春天,处处生机勃勃,蕴含了对太阳神的崇拜,故吃太阳糕也能助旺运势。 其三,烧太阳钱粮。老北京还有个挺有意思的习俗:于春分日,将春节期间贴的福字,红纸等迎着太阳烧掉,即“烧福得福”,这就是烧太阳钱粮了,算是一种比较吉祥的处理方式。 其四,竖鸡蛋。这种做法是表示庆祝春天的来临,此古老传统可追溯至四千年前,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只外表光滑匀称的鲜鸡蛋,将其轻轻放置在桌上竖起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也算是一种兼具童趣的助运方法了。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1158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河南特色小吃你吃过几个
专题编辑:周口在线
添加时间:2017/2/18
作为吃货大国,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几乎每个省都能数出一把令人怦然心动、口水飞流三千尺的美味小吃。京津沪广的美食想必人人都耳熟能详了,今天来给大家盘点下河南省的独特美食。 【开封:灌汤包】 小笼包子处处有,每处味道都不同。开封小笼包已有百年历史,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还曾是北宋的御膳食品。和上海小笼的清爽和淡口感不同,开封小笼汤味儿更浓,肉馅咸香鲜美,细白如瓷的外皮很有嚼感。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 【安阳:扣碗酥肉】 到安阳一定要找地方品尝下正宗的扣碗酥肉。其选材是在猪的上半身,因为这里的肉比较嫩,肥瘦相煎。腌好、炸过的肉片平铺在碗底,上面铺上土豆、莲藕,再用大火蒸熟,肉汁的鲜香与土豆、莲藕的清爽很好融合在一起,最后用一个可以盛汤的盆将头碗翻过来,即土豆或莲耦在盆底,上面是酥肉,点缀一层青菜和熬汁,喷香四溢的扣碗酥肉就做成了。此道菜特点就是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不喜欢吃辣椒的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商城:筒鲜鱼、炖土鸡】 商城临近河南信阳,是中国历史最古老的县城之一,境内保留着大面积的天然原始森林公园和温泉景区。当地的粉蒸黑猪肉、桂花汤圆、苏仙石鸭蛋豆腐干都很有名气,更有地方特色的,就要数商城名菜‘筒鲜鱼’了。入冬时节,选择鲇鱼山水库的鲜鱼刮鳞去脏,洗净沥干后切成块状,拌入适量食盐装进鲜毛竹筒内,密封腌制,月余后可取出食用。其肉质鲜嫩、竹香中略带腐乳味,别具一格。可以做清汤火锅,或炖菜,相当出挑。 因为当地自然资源保护很好,山区里盛产各种新鲜竹笋、菌菇,如果到当地旅游,一定要去刘小坳农家乐尝尝“炖土鸡”,选的是家养走地鸡,只喂谷物和虫子,不吃任何饲料,炖出的汤味特别鲜香,鸡肉入口滑嫩细甜,绝对一吃难忘。 【周口:逍遥镇胡辣汤】 说到河南小吃,就不能不说胡辣汤,说起胡辣汤,就不能不提逍遥镇,这道驰名全中国的风味名吃,是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由三十余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汤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和骨头汤底的美味小吃。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别看是地道的中华小吃,拿来搭配法棍也别有一番风味哦 【新乡:红焖羊肉】 很多人可能会说,一个红焖羊肉家家都会做,有什么特色之处呢?其实所谓小吃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正宗,那细小却不容忽视的滋味差别,要到当地真正品味过才能体会。 新乡的红焖羊肉从选材到做法都十分讲究,既要保持肉质的鲜美爽嫩,又不能带上羊肉的膻味,寒冷的冬季,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焖羊肉,浑身都暖洋洋的,还能起到抵御寒冷,增加消化,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抗衰老等养生作用。 【郑州:烩面】 郑州烩面是河南面食的代表作之一,比较有名的萧记三鲜烩面、合记羊肉烩面,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烩面的历史也很悠久,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 烩面之香,功夫在于汤。汤是由小山羊肉和腿骨熬成的,加入党参、当归、黄芪、白芷、枸杞等中药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的膻气,又消减了羊肉的火气,十分滋补。舀上几勺高汤,把新鲜烩面和少许红薯粉直接放入高汤中煮,烩面盈润如百合瓣,外滑内韧,汤的鲜味细细渗透进面里,鲜香扑鼻;加上几块羊肉,配以枸杞、黄花菜、木耳、鹌鹑蛋等。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把面一小段一小段咬下,喝口汤,夹片羊肉,色、香、味足了。 【洛阳:不翻汤】 洛阳人亦称其为“九府门不翻汤”,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是一道酸辣咸香,醒酒开胃的特色民间小吃。 制作方法是将“洛阳不翻”摊在鏊子上烙成薄饼,再佐以金针、粉丝、韭菜、海带、香菜、虾皮、木耳、紫菜等,加入精盐、味精、胡椒、香醋等调料,加上高汤将薄饼放在上边,锅中水翻滚,饼子却不翻个儿,这便是家喻户晓的美味“不翻汤”了。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1498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立冬,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专题编辑:王婷婷
添加时间:2016/11/8
民间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气候特点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热带气旋 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 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8775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春节专题
专题编辑:周口在线
添加时间:2016/1/30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节日简介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节日特点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节日起源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关来历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 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3401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10.1国庆节
专题编辑:zhoukouzaixian
添加时间:2015/9/30
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每个国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庆节是圣马力诺的国庆节,远在公元301年,圣马力诺把9月3日定为自己的国庆节。 新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因此全国各地人民会在每年的10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2015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6周年纪念日。 “国庆”来源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国庆日”的确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在全体会议上发言,表示“用最大的努力,从事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共同建立光辉灿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当选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当天会议一致决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这个建议是符合历史实际和代表人民意志的,决定加以采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暂无最新动态
专题关注度:
4027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0
条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专题编辑:zhoukouzaixian
添加时间:2015/9/25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节日简介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 中秋节 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3]。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 中秋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花好月圆过中秋!沙画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标清—在线播放—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花好月圆过中秋!沙画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标清—在线播放—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而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爷儿的,是把兔子奉为与嫦娥一样神的。只是现在兔儿爷早被米老鼠和樱桃小丸子取代了。 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月饼 月饼 饼,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于是水到渠成,传到我们这一代,中秋便理所当然要吃月饼,仅仅成为了一种惯性而机械地存在,而忘记了月饼中曾经寄托着我们民族对自然之神的向往了吗?我们如今只是把月饼当成了一种吃品和礼品,如此实用主义来对待,而悲惨地没有了我们祖先纯真美好的想像力和对大自然的质朴而敬畏的亲和力了吗? 我们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这是和我们国家几千年是农业社会有关。节日与农业的节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有节日里吃食,都是对大地的亲近。春节、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吃月饼自然就变得如此重要起来。月饼的馅可以百花齐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简单,在原始的农业社会,蔗糖和蜂蜜的出现之前,甜曾经是人们一种向往和欲望,是被古代哲人认为是和光明连在一起的两件最高贵的事情,是和美连在一起的最好的一个词汇。所以,到现在我们还在说“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来表达,是最高贵的一种体现。因此,月饼的甜味是必然的,是主要的,是体现了一个饱尝辛酸苦辣的民族长期以来对生活特别是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由衷的向往和礼赞。 清《燕京岁时记》中曾有些绝对地说:“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我小时候家就住在前门楼子附近,自然中秋节是要吃致美斋的月饼,但那时致美斋也好,其他店铺也好,卖的月饼大多是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四样传统月饼,馅中的青丝红丝蜜饯果脯芝麻桃仁丰富许多,但糖必须是冰糖的甜味是不能够少不能够变的。 如今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怕甜了,把甜和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联系在一起,甜变成了一种可怕的事情了。如今的月饼自然要迎合人们的新口味,不敢甜,却敢又是海鲜馅又是鲍鱼鱼翅燕窝馅,甚至还有人参馅,花脸般百变时尚起来,把本来象征合家团圆与生活甜蜜的那一点质朴的意义,非要练就老君炉里那保命养身的八卦金丹不可。但是,月饼成了一个筐,什么馅都敢往里面装。自然便敢于把大众化的月饼做成贵族式的顶尖产品,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一个硕大无朋或价值连城的月饼,都不是新闻,去年居然曾经花样翻新做成纯钛金的月饼,和时装秀一起“秀”一把。时代变迁了,民族传统中民俗的东西就一定也要变没有了吗?或者非要变得商业色彩那样浓重不可和奢侈豪华不可吗?今年政府出台强制性指令,不许豪华包装月饼,致使月饼的价格不得不屈尊下来。这当然是好事,只是要将月饼真正回归本来的位置上,也不是一时之事。为了赚钱,月饼仍然在花样翻新,我们自己和自己逗着玩。每当想起在我们的月饼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大月饼和金月饼时,总忍不住想起溥仪当年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长二尺,重二十斤,就已经被当时的人们叹为观止,如今看来只是小巫见大巫了。
高伟博
对帖子
“民国范儿”的中秋节怎么过?
发表了回复
专题关注度:
5577
人次
专题互动信息:
2
条
上一页
1
2
3
4
5
...
10
下一页
标题
发帖
刷新
底部
导航
关注
顶部
关闭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微信登录
抖音登录
关于本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留言
|
版权/隐私
|
举报投诉
|
城市联盟
电话:18703663686 传真:18703663686 邮箱:3265956750#qq.com
地址:周口市万达熙龙湾 邮编:466000
Copyright © 2004-2022 周口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城市联盟